义务教育2022年版课标专题

  • 发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独特作用

    钟秉枢;

    <正>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从2022年至2035年仅有13年的时间,而在这13年后,支撑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栋梁正是当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培养的儿童青少年学生,这些儿童青少年学生直接关系到强国目标的实现与否。

    2022年03期 v.34 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阐释

    潘绍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正式发布。运用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追求切入,逐步递进地阐释了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课程理念的意涵、缘由与行动指向。

    2022年03期 v.34 234-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4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结构与特色

    汪晓赞;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和教材育人的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设计思路、内涵与价值、特色3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析。首先,《课程标准(2022年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凸显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和关联性,并关注课程内容的不可逆性和进阶性;其次,《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5个部分,且每个部分的内容均有其内涵与价值,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再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彰显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结构化为纲目、以综合育人为目标的特色,在指引课程内容设置、细化课程内容呈现和构建课程内容知识图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把握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蕴含的价值,才能促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效能不断释放。

    2022年03期 v.34 241-25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8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8 ] |[阅读次数:1 ]
  •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与实践路径

    尹志华;孟涵;孙铭珠;田恒行;郭振;刘波;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的引领下,如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成为重要议题。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助于党和国家政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的落实、有助于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助于为推进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指导依据、有助于推动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的思维原则: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通过核心素养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架作用;以实践性为原则,强调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由“公共意义”转向“个人意义”。推进的实践路径:强化目标意识,制订与核心素养对接的体育学习目标;聚焦内容整体,设计指向统整性的体育教学大单元;应用适宜的教学模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注重素养表现,评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核心素养达成度;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2022年03期 v.34 25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9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新使命与编写要求——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编写建议的解读

    胡滨;耿培新;

    在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要针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坚持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较好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情境创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教材体系结构清晰合理、呈现形式新颖有趣,还要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重视跨学科融合内容的构建。

    2022年03期 v.34 26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4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 ]
  • 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依据与要点

    张庆新;陈雁飞;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以及要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不只是课时与内容的增加,更主要的是全面育人理念与整体教学思路的更新。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以体育人”,转变教、学、评的思想观念,重构学、练、赛的思维方式,深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核要素。与以往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相比,新课标视域下的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与操作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提炼引领性的学习主题,整合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设定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性的学习任务等方面。

    2022年03期 v.34 27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5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1 ] |[阅读次数:7 ]

体育治理与体育产业

  • 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湛冰;李炳照;于文岩;周志雄;

    在国际上,居民健身指数是反映某地区居民的健身情况、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的指标。构建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既能评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又能比较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而且有助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评估居民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工作促进居民健康的整体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中国居民的特点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某些专家构建“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相关经验,从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支持的视角构建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4个步骤,即设定构建目标、形成构建思路、确定构建程序和优化指标,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该指标体系相较美国的“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优势,并且阐述了研究中的局限。

    2022年03期 v.34 283-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

    李骁天;马笑妮;金媛媛;陈岐岳;和立新;杨宇航;

    基于《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参与和需求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KHB”模型从不同城市和不同社区类型的角度探讨多重中介变量(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对其居民体育锻炼时长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的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受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不相同,总体来说,受体育设施的影响最大,受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影响次之。北京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与河北省样本城市社区居民和天津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均有显著差异;北京市经适廉租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与其他3种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建议: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应进一步平衡不同类型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京津冀地区如果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应从建设体育设施转向培育体育组织和举办体育活动;京津冀三地政府可发动街道、社区和体育组织共同治理公共体育服务。

    2022年03期 v.34 294-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1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地区性滑雪场的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京冀地区与黑吉地区为例

    贾志强;刘花香;

    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构建了中国滑雪场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京冀地区和黑吉地区的滑雪场进行市场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旨在锚定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滑雪场,为做强中国以滑雪场为市场主体的滑雪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认为:1)京冀地区和黑吉地区的滑雪场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滑雪消费者的类型均与这两个地区的滑雪场的市场竞争力有关,其中,场地基础设施的影响最大,配套服务条件的影响次之,滑雪消费者的类型的影响较小。2)以市场为导向的京冀地区滑雪场的市场竞争力强于以资源为导向的黑吉地区滑雪场的市场竞争力。从京冀地区和黑吉地区的样本滑雪场总体来看,市场竞争力越强的滑雪场的消费客群越集中于高级水平的滑雪爱好者及滑雪度假人群,这部分人群主要关注滑雪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对滑雪场的可租赁滑雪用具的租赁需求和魔毯使用需求较少;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滑雪场的消费客群则呈现出当地化和滑雪初体验的特征。3)在中国滑雪市场中,WL滑雪场、WDCBS滑雪场、WKSHH滑雪场和BDH滑雪场的市场竞争力极强。这4个滑雪场将是做强中国滑雪产业的标杆。

    2022年03期 v.34 305-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马拉松路跑赛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视角

    傅钢强;刘东锋;

    为了探究中国马拉松路跑赛事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中国9个马拉松路跑赛事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拉松路跑赛事企业的规模经济产生在样本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增长而固定生产要素短期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阶段。范围经济则产生在综合举办多种赛事时样本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不断降低而相关总利润却不断增长的阶段。样本马拉松路跑赛事企业的规模经济系数和范围经济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个样本企业应提高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大部分样本马拉松路跑赛事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并且一部分样本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已接近峰值,应重新调整业务。3)赛事运营类企业以外的其他两类马拉松路跑赛事企业产生了范围不经济,并且赛前策划和培训类企业范围不经济有加剧趋势。基于以上提出打造中国马拉松路跑赛事IP,同时要避免盲目扩大赛事规模等建议。

    2022年03期 v.34 314-32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体育强国建设

  • 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分析

    张栋;资薇;陈聪航;曹春梅;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与世界级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特征差异,为中国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和提高训练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欧两项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技术动作、比赛表现、训练计划、培养理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北欧两项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特征。结果: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与世界级北欧两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具有相似性,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乳酸和最大呼吸商均低于世界级北欧两项运动员;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时,蹬动距离较短、助滑动作的稳定性不足、起跳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不足、空中飞行时迎角较大、作出落地动作较早;在越野滑雪专项力量、滑行技术和比赛经验方面,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与世界级北欧两项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在训练计划和训练理念方面,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低强度耐力训练时长占比小,更重视核心力量和跳台专项训练;选材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能力和身体形态;在训练方面,强调运动员的基本动作练习、实战练习和发展具有专项特点的身体素质。结论: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和世界级北欧两项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影响因素是选材理念和训练计划,训练策略是重视跳台滑雪运动员和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兼项培养,通过高比例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奠定耐力素质的基础,采用间歇性训练等无氧高强度训练手段刺激提升无氧阈和最大功率;技术和比赛特征的影响因素是训练理念、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训练策略是综合分析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和姿态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加强身体小肌群和关节的功能性训练,重视风洞和模拟训练在运动员姿态纠正和环境适应上的有效性,通过模拟比赛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重视对比赛环境和天气的预测,以选择合适的技战术和装备。

    2022年03期 v.34 32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6周低强度加压组合高强度抗阻训练对青少年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

    车同同;李志远;杨铁黎;陈子桐;王硕;

    目的:讨论与分析6周下肢低强度加压组合高强度抗阻训练对青少年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北京队青少年女子摔跤运动员24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名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且每周3次的训练实验。其中,加压组每周3次均为低强度加压半蹲起训练,常规组每周3次均为高强度半蹲起训练,结合组为每周2次低强度加压半蹲起训练和1次高强度半蹲起训练。分析6周训练前后身体核心区肌群最大力量和静态肌肉耐力、等速肌力、卧推和深蹲最大力量的变化。结果:1)6周干预训练后,结合组身体核心区肌群的腹屈、背伸和向右侧转的最大力量显著增大(p<0.05),加压组身体核心区肌群的腹屈和向右侧屈最大力量显著增大(p<0.05),常规组身体核心区肌群的腹屈最大力量增大显著(p<0.05)。2)6周干预训练后,结合组腰背肌屈、伸静态耐力均显著增强(p<0.05),加压组和常规组腰背肌屈静态耐力均显著增强(p<0.05)。3)6周干预训练后,在角速度为60(°)/s时,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对左膝屈曲的峰值力矩有显著性影响(p<0.05,F=6.00),结合组左膝屈曲、右膝屈曲和左膝伸展的峰值力矩显著增大(p<0.05),加压组左膝伸展峰值力矩显著增大(p<0.05);在角速度为180(°)/s时,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对右膝伸展峰值力矩有显著性影响(p<0.05,F=4.52),结合组右膝伸展和左膝屈曲的峰值力矩显著增大(p<0.05)。4)6周干预训练后,结合组卧推和深蹲最大力量均显著增大(p<0.05),加压组深蹲最大力量显著增大(p<0.05)。结论:6周低强度加压组合高强度抗阻训练在提高青少年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核心区肌群的最大力量和静态耐力、膝关节等速肌力、深蹲和卧推最大力量方面的影响效果优于分别单独使用低强度加压训练和高强度抗阻训练。两者组合训练除了能更好地发展受限部位的肌肉以外,还可以使未受限部位的肌肉得到发展。

    2022年03期 v.34 33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下载次数:1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两种跳跃模式的下肢肌肉活动特征比较研究——基于原地纵跳和网上垂直跳

    刘凯;尹军;陆春龙;冯本余;

    目的:为我国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益向专项运动表现转化提供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两种跳跃模式的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探讨蹦床网上垂直跳和原地纵跳下肢发力肌群表面肌电特征。结果:相较下肢其他测试肌肉,1)在蹦床垂直跳压网阶段和原地纵跳落地缓冲阶段,男子受试者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RMS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数值最大;2)在蹦床垂直跳起网阶段和原地纵跳落地蹬伸阶段,男子受试者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3)在蹦床垂直跳腾空上升和下落阶段,男子受试者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结论:1)蹦床运动员在压网阶段为获得更高的起跳高度,需要主动蹬伸蹦床网面储备更大的弹性势能,此时股直肌激活程度高。2)蹦床网上垂直跳时腓肠肌与股二头肌发力时间相对延后,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发力时间相对提前,有利于蹦床网面弹起时发力,同时有助于维持触网阶段的身体稳定性和刚度,进而获得更高的跳跃高度。3)蹦床运动员在足部触网过程中胫骨前肌激活程度越高、身体稳定性越好,蹦床腾空高度就越高。

    2022年03期 v.34 34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本期推荐

    <正>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阐释扬州大学教授潘绍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正式发布。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追求切入,逐步递进地阐释了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课程理念的意涵、缘由与行动指向。

    2022年03期 v.34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栏目设置及选题指南

    <正>为进一步推动体育学科发展,服务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指示精神,契合新时代体育事业和体育科技发展的需要,精准定位首都体育学术期刊功能,《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栏目设置和选题(包含但不仅限于此)调整如下。

    2022年03期 v.34 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都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团队简介

    <正>首都体育学院于2011年获批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所设置的应用心理学按照“心理学”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研究领域包括体育与运动心理、认知心理、健康心理等。心理学科带头人为陈作松教授,教研团队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心理学科始终本着“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的原则设置心理学课程,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2022年03期 v.34 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