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 融通·创新·贡献: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学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全球价值

    茹秀英;钟秉枢;

    建构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内部机理与发展规律且能指导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的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奥林匹克研究和教育的中国实践,对奥林匹克学及其属性进行了界定和分析;运用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根脉论”从“根”“基”“干”“枝”对奥林匹克学研究对象——奥林匹克运动进行全面梳理;依据奥林匹克学的核心内容,设置了古代奥运会、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教育和体育运动、奥林匹克组织、奥林匹克治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多元活动6个“基本议题”,依此划分出奥林匹克学“跨学科融合”学科群、“跨学科聚合”学科群、“跨学科协同”学科群和奥运会主题化“超学科交融”学科群,并建构了基于“根脉论”的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学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奥林匹克研究的学术价值、奥林匹克运动变革实践的指导价值、全球体育治理的示范引领价值、人类文明互鉴的创新实践价值4个维度探讨了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全球价值。

    2025年04期 v.37 353-363+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体育科技创新

  • 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沿进展

    乔玉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与运用为智慧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聚焦于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供电与能源管理技术,探讨柔性电子、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其在体育教学、竞技训练、大众健康与运动康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1)在技术层面,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重点在于新一代高精度微型传感器、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沉浸式交互技术、5G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量自给技术;2)在应用层面,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已广泛赋能运动表现的实时优化、个性化健康指导、远程康复监护等场景;3)当前有关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仍面临若干关键瓶颈,包括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实时融合、续航能力与佩戴舒适性的平衡、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信息保护,以及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认为: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推动智慧体育发展的关键引擎,但其技术生态与应用广度仍有待完善,亟需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实现突破。

    2025年04期 v.37 364-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体育治理与体育产业

  • 创新程度、时间距离和调节聚焦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

    李京律;杨抒奕;

    目的:探究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上市时间距离(较近时间距离与较远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类型(促进聚焦与防御聚焦)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广告态度、产品态度、购买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2×2×2三因素组间实验设计。通过3次预实验(n=150)筛选实验刺激物。主实验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向中国一线城市居民发放问卷,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240份(8个实验条件各30份)。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智能可穿戴设备熟悉程度”,检验各变量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得出如下结果。1)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程度与调节聚焦、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交互效应显著。2)简单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突破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促进聚焦类型广告的效果显著于防御聚焦类型广告的效果;对于渐进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同类型调节聚焦广告的广告效果无显著差异;对于促进聚焦类型广告,较远时间距离上市产品的广告效果更显著,但是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对于防御聚焦类型广告,时间距离的影响不显著;未发现创新程度、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上存在显著的三元交互作用。结论:1)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新程度是调节广告信息有效性的关键,即推广突破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时,宜制作促进聚焦类型广告;2)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存在匹配效应,但该效应较为复杂,较远时间距离上市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促进聚焦类型广告的潜在优势值得关注。

    2025年04期 v.37 37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智改数转”的瓶颈及其突破

    王晓贞;张松奎;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面临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的迫切需求。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智改数转”的瓶颈及其突破路径。经研究发现,尽管体育用品行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自主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质性研究揭示,“智改数转”推动企业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企业组织结构向柔性化演化,员工角色从操作者向赋能者转变。最后提出,通过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优化成本核算、强化资金支撑、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业态可突破“智改数转”瓶颈。

    2025年04期 v.37 388-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余喆;张小林;陆元兆;

    新质生产力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我国20个省份在2015—2022年生成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1)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显著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新质生产力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中介效应;3)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且该效应变化呈现出“U”型非线性特征;4)某一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能显著影响该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对其相邻地区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5年04期 v.37 40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体育旅游者与观光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EM和fsQCA的分析

    佘玉欣;陈希;贾灵娟;薛涛;

    了解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海南省选择了2个分别以体育旅游和观光旅游为主的海边游览区作为问卷发放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探究体育旅游者和观光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体验偏好、地方依恋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体验偏好对地方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2)体育旅游者的游憩体验偏好和地方依恋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更显著,体育旅游者的游憩体验偏好对其地方依恋的促进作用比观光旅游者更显著,体育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在其游憩体验偏好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时产生的中介作用比观光旅游者更显著;3)8个内生性因素形成了3条体育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组态路径、6条观光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组态路径;4)体育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主要表现为主动型情感驱动机制,观光旅游者则主要表现为更为复杂的多元驱动机制。

    2025年04期 v.37 414-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

  • 基于场域理论的体育对外交往实践逻辑及其策略

    于思远;冯一夫;刘波;

    体育对外交往的实践逻辑是体育对外交往基本原理研究的核心构成部分。基于对体育对外交往基本原理研究动态的梳理,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厘析体育对外交往场域的构成要素。提出体育对外交往的实践逻辑为:在国际社会中,一个主权国家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将外交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发该国的体育资源并依托现有的国际体育资源形成国家社会制度与国家文化体育式展示方式,进而与另一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交往,以此对传统外交方式形成补充,最终通过在体育对外交往场域塑造国家形象与展示国家文化而提升国际地位。依此逻辑提炼了体育对外交往场域的结构性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体育对外交往角度提出5个方面的策略。

    2025年04期 v.37 42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路径分析

    高绿路;刘天星;拉兹洛·瓦伊达;

    为探讨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2个中外文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分析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上述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1)在发文数量上,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英文文献出现得较早,且发文量相对中文文献在持续增长,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中文文献出现得较晚,发文量在2008年陡增至峰值,之后随着赛事结束发文量有所下降;2)在发文国家和机构上,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发文量位列第二,欧洲国家学者占据奥林匹克运动理论研究高地,中东国家学者异军突起;3)在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上,中文文献聚焦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及其相关理念、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本土体育实践的联系,而英文文献从全球视角展开多方位探讨,研究主题体现了多学科化和研究多向性;4)在研究前沿上,中英文文献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最后,基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从理论建构、学术实践和政策转化层面提出建议。

    2025年04期 v.37 433-44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武术文化在网络空间传播的困境、挑战与治理路径

    张长思;彭家辉;张长念;

    网络空间为武术文化传播开辟了新场域,然而其在推动武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同时,也衍生出假大师、污名化等问题,对武术文化的网络传播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网络田野调查法,系统考察武术文化网络空间传播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多维治理路径。分析后发现,武术在网络空间传播当前面临传统武术网络形象受污、传统武术网络舆论失控、传统武术网络文化悖离三重困境。武术网络空间建设面临权力去中心化导致的武术文化网络空间舆论失控、主流趣味异化造成的武术文化网络空间受众审美习惯扭曲、网络匿名交流引发的武术文化网络空间符号暴力、信息超时空传播造成的武术文化网络空间监管滞后等现实挑战。基于此,从数字技术、公共网络、管理制度3个维度提出治理框架,旨在构建健康的武术文化网络空间传播环境,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37 445-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

  •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影响

    李丹阳;贾彬彬;裴月萌;陈瑞博;

    目的:探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训练效果。方法:选取30名有丰富抗阻训练经验的(19.70±1.47)岁健康成年人,并随机分配到复合训练组(a-tDCS+抗阻训练,n=15)和单一训练组(n=15);2组受试者每周均进行2次颈后杠铃深蹲训练,复合训练组需要在每次深蹲训练前进行20 min a-tDCS(电流2mA)干预,训练时长为5周;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方式×测试阶段),探讨上述自变量对受试者的下肢最大力量和无氧功率指标的影响,包括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AP)以及功率衰减(PD)。结果:5周训练干预后,2组受试者后测的1RM深蹲成绩相较前测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复合训练组受试者1RM深蹲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于单一训练组[复合训练组(19.20±7.38)kg对比单一训练组(12.27±8.66)kg,p<0.05];复合训练组和单一训练组的PP、AP、PD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下肢肌力的增强作用显著于单一抗阻训练,a-t DCS可以作为健康成年人增强下肢力量的一种辅助训练方法。

    2025年04期 v.37 45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陈桢楷;钱佳;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调查的中国苏州的数据,运用OLS分析、KHB方法及工具变量法,分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能非常显著地提高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且从剂量效应而言,每天进行1 h的适度体育锻炼对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反“马太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身体健康、同伴交往和亲子互动在体育锻炼影响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时产生了中介效应,其中,身体健康的作用最大,占比为20.00%,同伴交往次之,占比为10.54%。为了进一步促进“以体强心”,应重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采取分层干预策略、增加亲子互动型体育锻炼活动。

    2025年04期 v.37 46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25年《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栏目设置及选题指南

    <正>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落实关于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指示精神,推动中国自主体育知识体系研究和体育科技创新,促进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服务体育学科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5年栏目设置和选题如下(选题包含以下但不仅限于以下)。

    2025年04期 v.37 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正>2025年7月4日至6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与毛泽东体育思想研究基地承办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全国高校、体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围绕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2025年04期 v.37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