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燕;周珂;魏高峡;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终身可塑性。从健康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体育在运动场景和个体相互作用的框架下可以重塑全脑的观点。基于大脑的可塑性,梳理了国内外体育运动领域聚焦于儿童青少年心理能力发展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的现状,分析了体育运动相关作用发生的大脑机制,阐述了多样化的运动行为对具有个体差异的中小学生的大脑发育产生的关键性影响,提出了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未来必须与体育教育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的观点和路径,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活动中体育运动重塑人脑的一般规律,以及揭示运动影响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原理,而且对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方法和课程改革具有有益启示。
2023年05期 v.35 465-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佳奕;李佑发;
近年来,多导睡眠监测(简称为PSG)作为评估睡眠质量的“金标准”,能得出更为客观和多模态的睡眠质量参数,在临床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旨在梳理以PSG为主要睡眠监测手段的运动干预研究文献,并探讨运动改善睡眠的生物学机制。文献综述结果显示,单次非晚间进行的有氧运动对当晚夜间经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质量存在正向影响,且杏仁核、海马等皮层下区域在运动干预睡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睡眠质量的运动干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运动剂量效应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对运动改善睡眠的长时效应研究,并鼓励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模型对运动改善睡眠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验证和补充阐释。
2023年05期 v.35 47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0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思雨;梁轶睿;伦梓文;周成林;
目的: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分析运动信息优化时的大脑网络时空连接特征,从而验证运动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动作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利用脑电帽记录乒乓球运动员动作预测中Alpha(α)、Theta(θ)节律随运动信息量的变化;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系统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观察网络(简称为AON)激活和功能连接特征。结果:α和θ节律的能量值随运动员动作预测的时间进程减小;AON的主要节点脑区激活水平提高及功能连接强度增大,尤其是额顶脑区与颞叶相关脑区之间存在显著功能连接。结论:随着运动信息量的增大,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资源分配与认知调控能力得到优化;训练经验是调节动作预测过程中AON脑区激活水平和功能连接强度的主要因素;α、θ节律与AON重要节点脑区在功能上的整合是动作预测时空特征反映大脑网络连接特征的基础。
2023年05期 v.35 483-492+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智妹;蔡可龙;朱丽娜;熊轩;董晓晓;庞丽婷;陈爱国;
目的:探究运动干预对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执行功能及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为揭示运动干预改善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扬州市的2个儿童康复中心筛选30名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的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开展运动干预(每次40 min,每周5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使用儿童执行功能量表(CHEXI)评估2组儿童运动干预前后执行功能的变化;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和基于感兴趣区(ROI)的功能连接(FC)分析方法评价运动干预前后2组儿童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1)运动干预对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执行功能的计划力子维度、工作记忆总维度和抑制力总维度有改善作用;2)运动干预使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发生了变化,楔前叶与右侧枕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丘脑的功能连接减弱,左侧梭状回与右侧梭状回的功能连接增强;3)运动干预所致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丘脑的功能连接减弱与计划力子维度的行为表现改善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的执行功能行为表现,其神经机制涉及到运动干预导致的孤独症伴有智力低下儿童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
2023年05期 v.35 493-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